跳转至

大海
本科外校 / Human-Centered Computing@GaTech

基本信息

  • 专业:N/A
  • 研究生专业:信息艺术设计
  • GPA:3.8
  • 排名:10%
  • 科研段数:2
  • TOEFL/IELTS:108 (RNone, LNone, SNone, WNone)
  • 联系方式:vx 18811732293
  • 可提供的帮助:随便聊聊, 文书修改, 语言考试建议, 选校咨询

申请方向

HCI

科研/实习经历

喻纯老师组,HCI,1篇CHI,一篇四作

米海鹏老师组,HCI,2篇CHI,一篇共一,一篇三作;

Lining Yao组,HCI,1篇CHI,一篇二作

其他经历

四年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

推荐信

  1. 强推, 国内老师, 科研推
  2. 科研推, 国外老师
  3. 科研推, 国外老师

申请项目

项目 学期 结果
Human-Centered Computing@GaTech PhD 2023 Fall ✅ Chosen
HCI@Cornell PhD 2023 Fall 🔵 Pending

申请总结

本人背景

  • 教育背景:
    • 北京服装学院,艺术类院校
    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,信息艺术设计专业
  • 海外经历:
    • 本科在🇮🇹意大利米兰理工交换一年
    • 硕士在🇺🇸CMU卡耐基梅陇大学做过暑研,呆了半年(暑假+一个学期)
  • 科研经历:
    • 6篇CHI,1篇共一,其他二三四五作都有。
    • 提交材料的时候,3篇已经中稿,3篇在投(等出结果的时候发现全中了,属实意外,我也是没想到)

申请前

读博对你意味着什么?读博动机是一个大话题,这个留到以后再讲。

套瓷

申请前如果只能做一件事的话,我觉得就是套瓷。套瓷的核心是“确认老师今年招生,让老师知道你”,如果可以让老师对你感兴趣就更好了!毕竟每年套瓷的学生是海量的,你能在提交申请材料前,争取到跟老师交流的机会,建立在老师心中的初步印象是对申请非常有利的。

  1. 套瓷信的内容不需要太长。具体来说,可以写
    1. 介绍自己是谁。自己写邮件的目的是询问博士名额+邀约老师聊聊。(1-2句)
    2. 自己对哪个研究话题感兴趣(1-2句)
    3. 老师和自己研究的match点是什么?(2-5句)
    4. 发出邀请。请老师可以方便的时候一起聊聊(1-2句)
  2. 关于第三点也有两种策略。
    1. 一种偏保守,可以描述对老师研究内容的兴趣,启发了我们什么?一些咱们对该研究方向的判断与老手是一致的,非常认可老师的哪个观点。
    2. 另一种策略偏激进。可以描述一下自己觉得老师的哪个工作可以进一步做?也就是,自己如何让老师的这份工作做的更好?
    3. 🌰举个例子,笔者接触过一个成功申请到CMU hci phd的同学,他在套瓷信里写道:“我看到了你的这份工作,我觉得还可以通过xxx手段提高xxx,还可以结合xxx,这样可以实现xxx的效果。这个手段是我熟悉的内容。如果你感兴趣,我们可以进一步聊聊。”
    4. 🌰还有一个申请到MIT 博士后的同学,在套瓷信里写道“我看到了你发表的这份工作,我有一个新思路,可以进一步完善它,让它的局限性变小。我的专业和它相关,我按照这个想法做了一个demo,如果你感兴趣,我可以带着demo去找你聊聊。

选择心仪院校

  1. 首先,我们可以列出2张表格。首先,我们可以列出2张表格。
    1. 第一张表格记录陶瓷情况。 从左到右依次是: * 学校等级:学校客观的评价 * 个人意愿:个人对学校的求学意愿,想不想去?为什么想去? * 学校名 * Professor who mentioned in sop:打算把谁写进材料? * 是否发送套瓷信? * 是否收到回复? * 聊天内容纪要:聊到哪个程度?学校等级:学校客观的评价
    2. 第二张表格关注的是申请资料管理。从左到右依次是:院校、导师、导师邮箱、完成程度,申请ddl、官网申请要求、lab、研究方向、自己准备材料时间、完稿时间
  2. 其次,这些整理材料的过程都是在辅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。
    • 笔者选校的策略是:研究话题>导师>院校+城市。对于排名,笔者认为不用太在意。因为美国的博士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体系,宁缺毋滥。学校的知名度与排名不能完全体现该院校的实力。从学术的角度上,我们可以关注研究内容与发表成果,比如cs ranking 网站上会罗列了一些研究内容与professor的近期发表论文数。我们可以分别点进去看一看,逛一逛。笔者选校的策略是:研究话题>导师>院校+城市。对于排名,笔者认为不用太在意。因为美国的博士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体系,宁缺毋滥。学校的知名度与排名不能完全体现该院校的实力。从学术的角度上,我们可以关注研究内容与发表成果,比如cs ranking 网站上会罗列了一些研究内容与professor的近期发表论文数。我们可以分别点进去看一看,逛一逛。
    • 其次,城市很重要。笔者认为,读博选择的不仅是学习方式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所以我们需要尝试让自己爱上某个城市,多多去带着开放的心态了解美国地理与历史。了解五月花号发生了什么,美国的城市之间差异,西部与东部的发展情况。其次,城市很重要。笔者认为,读博选择的不仅是学习方式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所以我们需要尝试让自己爱上某个城市,多多去带着开放的心态了解美国地理与历史。了解五月花号发生了什么,美国的城市之间差异,西部与东部的发展情况。
    • 最后,契而不舍的精神。邮件发出去,没有收到即时回复很正常。一是老师忙,很难做到马上回复。二是我们和老师还是陌生人,老师收到邮件后,也需要做一些功课与调研,再决定是否安排时间与我们交流。笔者在套瓷某个伯克利老师的时候,发过5次邮件才得到了老师的回复。(中间间隔了时间,并且每次都有修改了新内容)。

申请时

推荐信意味着什么?

按优先级和重要程度来排序,推荐信和论文发表一定是最重要的。

推荐信意味着你和某位学者(圈内人士)有联系有过合作,并且ta愿意推荐你,意味着你在ta那里表现的还不错。你别人承认的“好”,而不是自卖自夸。

结构上,大意是三段。

  1. 你和推荐人的关系。你们如何认识,认识多久,建立了怎样的联系?
  2. 具体的合作内容+个人特质。你具体做了哪些令人印象的事情,这些事情说明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  3. 我向committee推荐你。总结来说,该同学的xxx特质满足你们招生的需求,我相信,xxx是你们想找的人。

在内容上,可以表达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头脑灵活,有很多想法
  • 对研究的兴趣与热爱
  • 做事态度,做事方法
  • 取得的成果(可以少一点,因为cv和sop一定会提及到)
  • 个性与性格:善于合作,善于沟通,好相处

选择谁比较合适?

有这样一些选择,你可以按照个人情况以及想展示的方面来邀请。以下我将罗列一些可能的人与他们可能阐述的角度,供参考:

  1. 国外大牛。一起做过科研的,重点描述大牛与你工作的体验感受,大牛感受到了你对科研的兴趣与热爱。可以偏general一些,因为如果太细节反而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。大牛很忙,和大牛见面的频次不太可能让大牛对我们有很具体的印象。
  2. 国外小老师,一起做过科研的。重点描述工作状态与工作方式。比如与你合作的环节,如何分工,我们如何我们把事情做好,可以偏细节一点。遇到了什么问题,如何想到解决方案,并且把困难解决。
  3. 你的本科/硕士导师。和你在一起最久的人。可以多描述几段经历,每段经历最好体现你的不同方面。并且可以有一些下定义的句子。比如你是一个怎样的人,你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  4. 给你上过课的老师,你上过他的课。重点描述学习态度。这堂课老师与你的互动。比如你的主动性,主动回答问题,主动思考如何把作业做好?什么作业让老师对你印象深刻,做过助教的你如何把老师交代的任务做好,还可以与sop你提及到的研究兴趣相匹配。比如正是这门课,启发你对某一方向的热爱,让你开始尝试科研。

攒论文和科研经历

它的用途主要是证明你参与过科研项目,至少是了解了科研是怎么回事。

  • 拆分来看,一作且顶会的论文>n作顶会>一段长时间且海外科研经历》(大于等于)其他论文>一段短时间海外科研经历>一段任意地方的科研经历
  • 为什么我会把长时间且海外科研经历 与 其他论文的关系定义成大于或者约等于?因为如果一位同学有一段海外且长时间科研经历,它的推荐信材料可能就会拿到海外推荐信,这样综合考虑就会比一篇不知名论文会更吃香。

个人简历

这是一份结构化的材料。目的是初筛的时候方便committee对你建立一个印象。比如你的background是设计师还是程序员?是有哪些经历?接受过的教育背景是什么?

  • 从内容上,可以写:个人基础信息、教育背景、研究成果、出版经历、研究经历、工作经历(如果有)、助教经历(公立学校会在意)、获奖情况、参展情况(如有)、擅长领域(技能层面)等等~

⭐️小tips:

  1. 记得这份材料要与在申请网站上填写的信息保持一致
  2. 写教育背景的时候,可以把上过的一些代表性课程罗列一些,课程名称+分数
  3. 写工作经历的时候,用用带有数据的结果描述更有信服力一些

个人网站/作品集

个人网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。而且它可以放视频等多媒体材料,适合把自己包装成更立体的人。让别人看到你的网站,就知道这也是你的作品,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品味的集合

⭐️小tips:

  1. 我用的wix,里面有许多现成的模版。也可以自己打网站,GitHub是有许多~
  2. 个人网站是可以随时更新的。也就是材料上只需要填写网址。具体网址的内容你可以等材料提交结束再继续完善与更新。(一般申请季12月,12初交完材料,12月初-12月末可能是圣诞假期,可以继续更新网站,1月开始申请材料,记得那时候做好就可以)

SOP(statement of purpose)

SOP的价值是更加具象的展示你,展示你的思维、研究兴趣、研究收获。我们设想,为什么对方要求不仅仅是简历,还要SOP?一些基础信息与发表成果CV上不是更一目了然吗?我的理解是,因为对方不仅仅想知道结果,还很在意过程。你的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,你对研究产生兴趣的过程,你对自己的期待与未来的想法。

具体来说,比较常见的内容:

  1. 第一段:描述一下自己研究的起步。对研究在怎样一个契机的情况下开始的,是对某件事开始好奇?还是听过某节课开始受到启发?还是听到某个讲座内容,觉得想深入理解
  2. 第二段:描述有代表性的科研经历1。比如可以是一段暑研经历。在经历里具体做了什么,通过这段经历收获了什么,学习到了什么,哪些方面开始提高?
  3. 第三段:描述代表性的科研经历2。可以开始讲自己持续对某个话题感兴趣,所以又怎样想到了第二个idea,开始继续深入理解了某个研究方向?对研究方向的发展和期待是哪些?未来还想围绕着哪些话题进行讨论与设计?你对该研究方向是否有哪些具体的idea?
  4. 第四段:描述自己和心仪导师的联系。比如对某个老师有兴趣,ta的研究方向里,有哪些独特的观点让你着迷,让你觉得认同。对某个老师的实验室感兴趣,ta们组的愿景和研究内容让你向往。如果你加入到了这个lab,你打算贡献什么?你能给实验室带来哪些独特的话题与视角?可以写1-3个老师。每个老师可以都展开讲一下,也可以详细1个,简略提2个。
  5. 第五段:描述自己和未来学校的match程度。给出充分理由让对方院校committee觉得你是做过功课的。比如对方学校是研究型大学,研究方向里关注将某个方向结合某个趋势。你对这个趋势也是认可的。再比如,这个学校里的校友资源、实验室设施、课程与培养计划等都可以成为你描述的主要对象。最后讲一下自己未来规划。比如进入工业界还是学术界?贵学校的哪些教育资源有助于你实现你的学术生涯与梦想。

PS(personal statement)

PS希望传达的信息是: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你。我们知道,每个人都有长长的过去。那么用PS展示你的特别是最合适的方式。PS比较好的落脚点是将个人性格与经历,和研究兴趣与研究的理解结合起来。让读者读完自然的得出结论:你是一个xxx的人,对研究有兴趣,有成为博士的潜力。具体来说,

  • 可以是你从小是一个xxx性格的人,这种性格的塑造来源于某次事件。通过这个事件,你确信了自己心里的某个想法。于是你开始好奇,想更多的了解这个想法。
  • 也可以是通过某个科研经历,发现了自己很擅长哪部分工作。通过这段经历,学到了哪些个人能力,加深了对某个事物的理解。
  • 或者是某一节课和老师的交流,让你开始关注一个事物的另一个角度。你开始自己思考,如何将这个角度扩展开,
  • 也可以自己做过的一次有争议的选择。自己决定放弃了什么,坚持了什么。为什么想坚持?自己相信什么?这件事带来的结果是什么?
  • 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。比如自己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背景。父母的哪些观念与行为塑造了今天的你,让你开始对哪些事务着迷?这些事务与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怎样的联系?
  • 介绍自己的教育背景。你从教育中收获了哪些?你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?自己从哪次教育中受益?比如哪堂课受到了什么启发?哪本书自己奉为圣经?
  • 介绍自己读博动机。是什么事情的发生让你开始想读博?为此你做过哪些准备与努力?过程中收获了哪些心得与能力?未来想做什么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申请博士与未来想成为的人之间的联系是什么?为什么这种联系是必然的?

标准化内容

  1. 英语成绩
  2. 本科硕士成绩单
  3. 本科硕士毕业证、学位证

⭐️ tips:

  1. 英语成绩够用就可以
  2. 本科硕士成绩单需要翻译版。翻译后需要把英文版放在前面中文放后面,合并成一个pdf再提交
  3. 交换生经历要不要写?笔者有一段短暂的欧洲交换经历和一次美国的交流访问经历,也写在了里面。并且记得提交成绩单(若有)

网站填表

注册账号在网站上填表。

⭐️ tips:

  1. 因为有许多相似的内容,所以可以创建一个文档,把第一次填写完的内容复制出来。为后面的填写做准备。
  2. 写完一定要检查。重点检查一些细节。
  3. 比如:时间的自洽(毕业时间和毕业证时间的一致)
  4. 文件的格式(上传后能否预览?预览效果是否适合?)
  5. 心仪导师的名字(大小写特殊符号)
  6. 心仪学校的名字

申请后

提交了申请材料后,一切就结束了吗?不不不,还有一些可以做的事。

  1. 继续陶瓷。我们sop提及到的老师,很可能是凑数多写上了一些。这样的话,我们现在就有机会继续调研这些老师,给老师发邮件告诉他“我很喜欢你的研究,我在sop里提及到了你的名字。期待与你的交流。”如果你提前跟老师打过招呼、争取过交流机会,老师对你的印象就会加深许多。试想如果你是老师,面对那么多陌生的sop材料,如果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与话题,会不会好感立马就上来许多?所以,材料提交后也可以继续套瓷、邀约老师。
  2. 准备面试内容。想象如果明天就有学校约你面试,你需要做哪些准备?比如,提前准备一份ppt,方便讲自我介绍的时候,更具象的描述自己的研究内容、研究经历与研究兴趣。再比如,再reach out一些博士同学,请他们帮你一起模拟一下面试流程。以及,再对老师做一些功课。至少保证自己写在sop里的老师,自己是熟悉的,能讲出自己研究与对方研究的异同点。
  3. 收到面试邀请。恭喜你!你得到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~说明你已经比大部分申请者优秀,已经拿到了入场门票。这时候,你可以开始做为面试的设计。俗话说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具体来说,咱们可以先去确认邀请对象,你的面试官是谁?ta做过哪些内容?哪些话题是你跟他可以聊的?这里的面试官不一定是你sop列出来的老师,因为一些学校是committee制,他们会随机分配一些老师和博士生,一起以committee的名义对你进行考察。笔者经历的Cornell面试,就是收到了系秘邮件。邮件里罗列了建议我联系的3个人,两个老师+一个博士生。我们需要分别自己发邮件,邀约面试官。他们对笔者进行了分别一对一的面试。为了熟悉ta的口音,你可以提前上网找到一些他的公开演讲。其次,面试题的准备。面试内容主要围绕着“你是一个怎样的人?”“你想做哪方面的研究?”“你读博之后想做的事是什么?读博是你的必经之路吗?”也就是个人特质、研究兴趣与读博动机。我们回答的方面,无论什么内容,都要尽量让对方感觉到“ok,你是一个适合读博士、想清楚读什么、有潜力读博士的人。你【qualitify】了我们的招生标准。”笔者针对这个主旨,会在回答策略上,按照“经历+这段经历让我具备了某种特质+该特质是读博的必要条件”回答了每个问题。具体面试问题,笔者将放到文章末尾,在这里就不多赘述。最后,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下面试流程也是不错的选择。毕竟面试是你建立给对方的第一印象,穿什么,怎么打招呼,zoom背景墙如何设计都是可以考虑提前准备的内容。
  4. 准备研究计划。这里主要是为第二次面试准备的内容。有一些老师会选择面试你两次,如果说第一次话题集中在你的过往经历,第二次就可以跟老师聊一些未来课题。包括不限于:你希望进组以后做什么?你目前正在忙什么?你希望把自己哪段研究继续深入下去?你最近有什么新灵感?
  5. 等待申请结果。笔者还没有经历过默拒(意思是申请后毫无消息,被默默拒绝),大部分院校都会在1~3月给出明确答复。这些院校会把邮件发给你的邮箱。这段经历非常神奇,它会让你养成不自觉的早上查邮件的“好习惯”。是的,等待是煎熬的。好在一切就要结束。

现在回头想来,申请去美国读phd真的是一件独特的经历。笔者从不知道要不要申请到走完申请完流程,中途也是无数次想要放弃。一方面,会不断质疑自己,为什么想要读博?为什么要经历这些?另一方面,又在期待,会不会是一段开启新生活的机会?是啊,多谢这次申请经历,让我有机会好好回顾自己走过的路,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。让我印象深刻的时候,是在咖啡厅里带着降噪耳机写sop,sop像是一次对话,仿佛自己在采访自己。“为什么做过这个决定?为什么这个决定对自己有意义?这个决定带来了怎样的结果?”这些从来没有机会认真思考的话题,伴随着咖啡机的声音与焦香面包的味道,一点一点被抽丝剥茧出来。

我不知道自己今天的选择对未来来说,意味着什么?因为这从来都无法考证,我们都无法回到过去,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再重新选择另一个选项。所以,我会站在今天的视角,感谢过去每一个认真生活、仔细体验生活的自己,感恩自己的每一次选择,接纳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,并且期待着未来的自己,走向自己的英雄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