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SarvaTathagata
致理书院 / CSEM@UT-Austin

基本信息

  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
  • GPA:3.8
  • 排名:30%
  • 科研段数:2
  • TOEFL/IELTS:109 (R30, L28, S23, W28)
  • GRE:336 (V166, Q170, W3.5)
  • 联系方式:2o18o424@gmail.com

科研/实习经历

  1. 校内科研,计算成像领域,有一作paper,目前在投

  2. 线上暑研,无paper产出

推荐信

  1. 强推, 国内老师, 科研推
  2. 国内老师, 科研推
  3. 科研推, 国外老师

申请项目

项目 学期 结果
CSE@MIT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S@Cornell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MS@Caltech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S@Stanford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EECS@UCB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SEM@UT-Austin PhD 2025 Fall ✅ Chosen
CS@CMU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S@Princeton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APAM@Columbia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S@UCLA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S@UIUC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Math@UMN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S@GaTech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Math@Purdue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CAM@UChicago PhD 2025 Fall 🔴 Reject

申请总结

科研经历

关于科研的具体过程我不想说太多,但这确实是一段很有收获的经历。根据我的经验,其实idea并不是想出来的,而是在(可能是偶然的甚至是错误的)尝试中通过意料之外的结果观察出来的,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。对于这段计算成像领域的科研,我自我感觉是作出了不小的贡献,可文章发表过程并不顺利。其实就算顺利,在顶刊上发表文章的流程也是需要数年的时间的,在申请时没有pub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。

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,可能最重要的是提前一些开始找老师做科研。至少就我的领域而言,其实科研并不一定会用到多深奥的知识;就算用到也可以现学现用。

项目选择

我最开始就下定决心只申请美国的PhD项目,不考虑其它国家或者硕士项目。但具体选择什么专业还是犹豫了很久的。

我做的几段研究都是位于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的,并且对这几个方面都很有兴趣。虽然已经认识到了CS PhD的难度相当大,但我最感兴趣的几位教授基本都是CS的,因此最终还是申请了不少CS的PhD项目;当然也申请了一些计算科学/应用数学等领域的PhD项目。事实证明CS PhD还是太难申请了,幸亏我选择了多个方向的多所学校。

面试经历

面试和录取与否的关系其实不大:我收到了UIUC的面试和Columbia的面试,但最后都没给offer;UT Austin没有面试,但最后给了offer。

虽然如此,我面试之前还是认真准备了的。准备ppt介绍自己的科研项目;预先准备一些大概率会被问的问题的答案;了解老师最近的研究方向,是否有和自己match的点。

录取结果

我申请了15所学校,但一共只收到了一个offer,是UT Austin的 Computational Science, Engineering, and Mathematics (CSEM) 项目的。这是一个处于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的项目,与我的兴趣算是比较契合了;项目虽然小众,但号称是所有美国学校类似项目中最好的(自卖自夸罢了,至少肯定不如MIT的CSE)。